图源:网络
不能自我荒废
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
人应该离开自己的“舒适圈”,尤其是当下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——2020年初新冠疫情出现,到现在还沥沥拉拉好不透,收入难以增加,支出却不减反增。
离开自己的“舒适圈”有个前提:必须有本事离开!
我作为2011年取得“文学学士”学位的文科生,原本除了语言文学方面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。幸而这十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让我常常接触网络,同时我又真的颇感兴趣,所以自学了一丁点网站建设、网络运维方面的知识。虽然目前从事的工作岗位总是做一些不喜欢的事,但还好,可以包揽公司网络技术方面的全部工作,也取得了一点点无足挂齿的小成绩。可是啊,综合种种现状,即便做出了什么成绩也没什么上升空间了,这个按下不表。
“搬砖”久了,还真不愿意轻易挪窝,主要三个原因:
一、“舒适圈”已经形成了,虽然收入微薄,但是各方面熟悉了、习惯了,去到一个陌生的需要改变习惯的地方一定不太舒适;
二、大环境问题,据说很多大公司都在裁员,网络上很多人在喊“有饭吃就不错了”云云,我不珍惜当下是不是不太合适;
三、我还要自问,有那个本事挪窝吗?有很好的机会时,能否会逢其适?
图源:网络
担心不太舒适、纠结不太合适、难以会逢其适......所以,问题就这么来了!
不过,冷静想想:对陌生的恐惧,这事儿问题不大,下了决心应该就能克服,只是忍耐一时的不适罢了;大环境属于客观因素,自己不能左右,且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,太过纠结没有用;那么,“没本事”这个事儿,只能赖自己吧!总要先要有本事,然后,原本被动的问题,才可能变成主动的选择,至少机会更多、更大。
舒适圈?必须有本事离开!
嗯,学习吧!先从成本最低的自学开始。
可是学什么呢?我一个“文学学士”,想要储备“逆天改命”的本事,总不能继续学文学相关吧,那对我来说顶多算“复习”而不是“学习”。思来想去,先系统性自学一些网络或者编程方面的的知识技能吧。一方面,我有入门水准的实操经验;一方面,学成了多少算有了一门技术;更重要的,我感兴趣,应该不至于枯燥而那么轻易半途而废。
嗯,学习吧!先从“Python”开始。
图源:中国大学MOOC
先从“Python”开始!
说说为什么:
“计算机是运算工具,更是创新平台,高效有趣地利用计算机需要更简洁实用的编程语言。Python简洁却强大、简单却专业,它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,学好它终身受用。请跟随我们,学习并掌握Python语言,一起动起来,站在风口、享受创新!”
“Python [paɪθən] 语言,由Guido van Rossum大牛在1990年发明,它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计算机编程语言,也是一门对大多数人“学了能用、学了有用、学会能久用”的计算生态语言。”
“学了Python能有什么用?买房买车找工作、交友美食游世界,似乎都不行... 但却可以:谈理想、谋职业、去创新。”
这三段话摘抄自“中国大学MOOC”对其一个系列课程的介绍。嗯,挺务实的,没有夸夸其谈的感觉,尤其是摘抄的第三段。看到这些介绍就觉得,我应该跟着这个课程团队学一学,他们推荐课程时没有播撒紧迫感的种子,不像其他卖课的营销文里,绞尽脑汁带你进入一个不赶紧掏钱买课就被时代抛弃的内卷恐惧中。
图源:网络
这类卖课的,其实在兜售焦虑和恐惧
我这可不是给人家吆喝打广告啊,我一分钱没有收,再说了,我一没本事的小白草根,人家怎么可能让我帮他们打广告!当然,能给我赞助广告就太好了......
坚持学习很重要,我决定以后每天夜里抽1-2个小时,听一听他们的视频课程,不管忙完杂事儿之后有多晚,能学一点是一点。
坚持笔记很重要,我必须把每次听课有所收获的地方记录下来,不管效率是高还是低,也不管完整还是零碎,能记一点是一点。
笔记整理好,陆续贴在这个小网站上。一方面方便随时查询和复习;一方面持续练习维护一个网站;最重要的,督促自己坚持学习!当然,还要坚持免费的自学......
图源:中国大学MOOC
希望自己能持之以恒
在此立一个flag:坚持业余时间自学Python至少十个月,完成基本入门,至少能独立编写100行以内的实用程序。
其实没有做到——2022.12.26
一定要遇到更好的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