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一个公司,或者某一个部门来讲,形成一套“指南”有什么意义呢?
一套“全流程”历史业务文件,再加一篇“全流程”业务节点索引,我们就能得到一套“指南”。
首先,一个公司,或者一个部门,如果有一套完善的“指南”,对于有经验的新入职员工来讲,将非常友好:
1、让新员工快速学习本公司往期业务的全流程,系统性的学习往期各个重要环节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。很多经验,即便是向业务指导老师(老员工)请教,也很难系统性的学习到。
2、如果配套有完善的“全流程”业务节点索引(类似于“思维导图”的性质),就更让人惊喜,有类似经验的新入职员工应该看一看里面的各个节点,就能大致想像出公司业务的全貌,同时详细了解跨部门分工协作的基本情况。很多细节,新员工是想不到去事先学习的。
其次,对于公司、部门的长期发展,这种体系化、系统化的“指南”也很重要:
1、为“标准化”创立条件(将经验固化流传,加速复制)。
2、为“创造性”指明方向(用经验辅助创新,减少试错)。
3、为“生长力”持续赋能(记录经验与创新,长效升级)。
不过,这样“全系统”性、总体篇幅较大的“指南”,对刚入职新员工来讲,更需要一边参阅学习,一边实践。
否则:
一方面,纯文字自学效率低;
另一方面,容易让新入职员工用自己原有的经验,以偏概全的理解公司的一些内容,需要实践来纠正。
还有,一般老员工更愿意用自己的固有经验直接上手推进工作,不排除有些输出成果,与逐步固化的“指南”有差别。毕竟,“指南”文档需要翻找,而经验不需要“翻找”。
那就要求,至少能做到定期对“指南”进行全部门集体学习与优化修编,同时,每次活动执行之后的复盘,有必要对照“指南”进行强化、优化。